渔阳,古代行政区名。燕昭王二十九年(公元前283年),置渔阳郡,治所即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东。秦统一后,复置渔阳县,郡县同治,治所与燕相同。历两汉、三国、西晋、南北朝至北魏,渔阳郡始徙治雍奴(即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)。
北齐废渔阳县入密云。隋大业末年,改无终县 (今天津蓟州区)为渔阳县,隋玄州渔阳郡、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。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。所以,渔阳应对应现在的三个地点,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公元446年)前治所为北京市密云区十里堡镇统军庄村;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公元446年)移至雍奴县治所,即天津市武清区泗村店镇旧县村;隋大业末年,改无终县为渔阳县,治所为天津市蓟州区。
渔阳地区关山险峻,川泽流通,是控扼华北的咽喉之地。因而,历代兵家对渔阳都很重视。周成王时,曾把他的叔父召公封于此地,建立燕国。导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——陈胜吴广起义的“秦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”,就是要到这个地方。
自西汉以后,这里更一直是军事重镇。光武帝刘秀便是在渔阳附近起家的。前燕慕容氏也正是因为首先占据渔阳等地,才得以逐渐兼并黄河以北大片地区。五代时,后晋石敬瑭把这里作为燕云十六州之一割予契丹,结果招来出帝亡国之祸。
唐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冬,正当唐玄宗沉湎于歌舞升平之际,握有重兵的平卢、范阳、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名,反于范阳(今北京),附合的有卢龙、密云、汲邺、渔阳等郡县。
“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白居易在他的《长恨歌》中讲到这次叛乱时,之所以不提首先倡乱的范阳而独说仅为胁从之一的渔阳,一方面因为渔阳的确参与了叛乱,另一方面因为渔阳是一个易于滋事之地。
到了北宋,虽然耗尽军力把它又夺了回来,但由于始终未能牢牢地固守住,也吃过大亏。但自从契丹(辽)和女真(金)以及蒙古(元)相继在北京建都,稳固住这里后,中原一带就得到控御了,一直持续了三百多年平安无事。由此可见,渔阳的战略位置是十分重要的。难怪元朝大将木华黎在攻占此地后,感慨地说:“幽燕之地,龙蟠虎踞,形势雄伟,南控江淮,北连朔漠,驻跸之所,非燕不可。”
到了现代,渔阳仍未失其重要的战略意义。解放战争后期,我东北野战军于辽沈战役结束之后,迅速挥师入关,协同华北人民解放军发动震惊中外的平津战役。东北野战军入关后第一阶段的进攻方向,就是分兵数路沿古渔阳战场展开的。我平津前线司令部就设在古渔阳郡的治所——蓟县。
由于我军占领这一地区,切断了天津、塘沽和北平的联系,加上西边切断了北平与新保安、张家口的联系,使敌军被分割包围于张家口、新保安、北平、天津、塘沽五个据点,失去了西窜南逃的通路。这就造成了我军取得平津战役胜利的有利态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