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首页 > 常识 >

亢龙有悔什么意思(亢龙有悔究竟是啥意思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5 08:06:30    


中国古人把太阳在天空中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,同时又把与天球极轴垂直的最大的赤纬圈,也就是地球赤道平面延伸后与天球球面相交的大圆称为天赤道。


1、龙与四象之一东方青龙的关系


在黄道和赤道附近的两个带状区域内,分布着中国传统的二十八星座,古人叫它二十八宿。


这个完整的星座体系建立之后,二十八宿又与四宫、四象、四季相互配属,具体的分配是:

东宫苍龙主春,辖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宿;

北宫玄武主冬,辖斗(南斗)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七宿;

西宫白虎主秋,辖奎、娄、胃、昴、毕、觜、参七宿;

南宫朱雀主夏,辖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七宿。

龙是中国神话中的神物,虽然并不真实存在于世界上,但在中国古代神话中,龙的属性是如此的根深蒂固,以至于肯定和某些自然现象有关。

《说文·龙部》:

“龙,鳞虫之长。能幽能明,能细能巨,能短能长。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潜渊。”

作为中国传统的四神之一,龙的这种神性使它同时兼具了天文与人文双重属性,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上占据着突出重要的地位。论及天文,龙与东宫配属,包辖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,成为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。

事实上,中国人很久以前就在一个星群中看出了龙的形状,这个星群春天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中,秋天消失在西边的地平线之下。


在西方,这个星群被分成处女座、天秤座和天蝎座三个星座,而中国人却将其视为一个复合的龙形,由一条长而弯的尾巴和一对角为标志。实际上,标志角和尾的星群的名字正是“角”和“尾”。在它们之间,“亢”与“心”也被区别出来。


2、苍龙七宿的名称来源


苍龙配属东宫,所辖七宿依次为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,各宿距星除心、尾两宿外,古今没有改变。

苍龙七宿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恐怕至少有六宿是一次选定的,因为从宿名考虑,除箕宿之外,其他诸宿的宿名都得自龙体。

关于这一点,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古人的解释:

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夫辰角见而雨毕。”韦昭《注》:“辰角,大辰苍龙之角。角,星名。”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杓携龙角。”知角即指苍龙之角。


《说文·亢部》:“亢,人颈也。”《尔雅·释鸟》郭璞《注》:“亢即咽。”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二○引《苍颉篇》:“亢,咽也。”《汉书·张耳陈馀传》师古《注》:“亢者,总谓颈耳。”《后汉书·隗嚣公孙述列传》:“士至投死绝亢而不悔者矣。”李贤《注》:“亢,喉咙也。”知亢实即龙之咽颈。

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维周之氐。”毛《传》:“氐,本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本见而草木节解。”韦昭《注》:“本,氐也。”知氐之初义为本。本、首二字互训,《礼记·曾子问》:“不首其义。”郑玄《注》:“首,本也。”《礼记·祭义》郑玄《注》:“各首其类。”孔颖达《正义》:“首,本也。”知氐为龙首。


曾侯乙墓漆箱二十八宿名房作方。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:“既方既皁。”郑玄《笺》:“方,房也。”《书序》:“乃遇汝鸠汝方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作“遇女鸠女房”。知方、房二字同音互假。《石氏星经》:“东方苍龙七宿,房为腹。”上古音方、房、腹皆属并纽,读如重唇,双声可通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东宫苍龙,房心。”司马贞《索隐》引李巡云:“大辰,苍龙宿,体最明者。”知房实指龙腹。

《春秋经·昭公十七年》孔颖达《正义》引李巡云:“大火,苍龙宿心。”知心指龙心。


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龙尾伏辰。”杜预《集解》:“龙尾,尾星也。”知尾指龙尾。尾宿今含九星,从甲骨文及金文龙字的形象看,当亦包括箕四星。

四星相连呈簸箕之象,因而得名。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。”正合此意。因此,至迟到殷代,东方七宿已经形成。箕宿单言称箕,但在作为东宫七宿的整体的同时,已经融入了苍龙之象。《尔雅·释天》郭璞《注》:“箕,龙尾。”是其证。

角宿指龙角,亢宿指龙咽,氐宿指龙首,房宿指龙腹,心宿指龙心,尾宿指龙尾。箕宿名称虽与龙体无关,但至迟在商周时代,它已作为龙尾融入了完整的苍龙之象。


3、乾卦中的“龙”象


现在回到《乾》卦中的龙,我们可以看到众爻描述的是龙形天体的季节位置。

初九的“潜龙”代表了龙星座在大约冬至时的位置,中国历法上为“子月”。此时龙角还没有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,整条龙都还隐而不见,这在中国人看来,像是隐藏在地平线下的深水之中。


九二爻辞“见龙在田”表明了龙角第一次出现在地平线上,这是三月初的现象。由一个人望向地平线的视角去看,的确好像龙形天体潜藏于远方的平原之下。

跳过九三,此爻的爻辞与同卦其他爻的文学形式与意象皆不相同,九四爻辞“或跃在渊”继续描述了龙形天体在夜空中的移动。从三月初龙角首次出现到四月底,只有龙角和龙颈看得见。

但在从四月底到五月中这差不多二十五天的时间里,整个龙身(氐、房与心)以及大火(即心宿二,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开始耕作季节的一个重要标志。突然出现在地平线上,只留下龙尾还潜藏着。“或跃在渊”虽然没有特别提到龙,但肯定能唤起对龙的突然出现的联想。


到了九五,也即六月底夏至的时间,整条龙已横现夜空,因此这里的爻辞“飞龙在天”也就不足为奇。

最后两爻(上九和用九)的“亢龙”与“见群龙无首”似乎代表了同一个天文现象。八月中旬时星群“亢”(颈)落在西边地平线上,即将再次潜入深处。

《乾》卦上九爻辞用地平线上星群的名字“亢”(颈)来命名肯定不是巧合。

这很自然地过渡到用九爻辞“见群龙无首”,因为此时只有龙身与龙尾还可以见于傍晚的夜空,而龙角及龙头(角)已经隐没于视野之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