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首页 > 常识 >

建国方略讲解(孙中山的《建国方略》有多强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19 09:53:45    


2005年4月,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参观了上海洋山深水港,激动地说道:“没想到,中山先生90年前写的实业计划中的理想,今天由各位变成了现实,对此,我非常钦佩!”

孙中山先生的“实业计划”到底是什么?里面有何具体内容?

一切,我们从一个“图”说起。

1、《建国方略图》,发行数量少,弥足珍贵


1937年,日本侵华占领上海后,找来了一个人,名字叫屠思聪。

此人有一项重要的能力:绘制地图,而且很懂绘制、印刷的工作。

日本人要求屠先生绘制满洲国地图。屠先生虽然手无缚鸡之力,但胸怀爱国之志,拒绝了日本人的请求。

既然屠先生不给日本人面子,日本人的丑恶嘴脸就开始显现,关押屠先生,非法劫掠屠先生创建的上海世界舆地学社,里面的各种资料,各种地图,全部洗劫一空。

这就是强盗,先是直接安排不合理的工作,然后就上手抢。

在这些图中,有一份非常重要的资料也被抢走,它就是《建国方略》地图。

此图,长50.5厘米,高37厘米,小字标注:比例尺为一千零五十万分之一。正面印有几个大字: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。

此图正面,展示了将要完成的重大计划,极其完成地的区域,全部用图画形式呈现。此图背面,是一万多字,是内容详细介绍。

通过相关专家们的考证,此图绘制于1928年下半年---1929年4月之间,印刷了3000幅。

由于长期战乱,加上中国十年之浩劫,导致存世量极其稀少。

目前,国内发现的只有十余幅了,大多都有残破,略有发黄,品相一般。当然,宝岛上面一定是有一些的。

《建国方略图》是根据孙中山先生著作《建国方略》绘制,然后印刷的。

那么,往前追溯,孙中山先生是什么时候写的《建国方略》,写了什么内容?

2、孙中山先生的巨著《建国方略》,内容是什么?


(1)《建国方略》产生的历史

孙中山先生,志向高远,心怀天下,为了建立一个民主的中国,多地奔走,深受当时国人的崇拜。后来被誉为国父。他是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缔造者。

他心中有着一副美好的蓝图,对于未来充满了各种遐想,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。

当时的很多人,对于他的理想嗤之以鼻,对于他的那些大梦想并不看好,有人还恶言恶语,给他起一些不中听的外号。

但是,一个要做出伟大成就的人,绝不会在乎宵小之辈的冷言恶语。

从1917年开始,历经三年,孙中山先生写了三本书,分别是:《民权初步》、《孙文学说》、《实业计划》。

这三本书中,《民权初步》是最早完成的,是在1917年就写完了的,是关于民主体制的框架、制度、设想等。此文略微枯燥,也不适合大面积推广,因此,未能单独出版。

第二本书《孙文学说》,又叫《知难行易的学说》、《心理建设》,说白了,这就是一本思想建设的书,目的在于改变国人传统、落后的思想。

正所谓,欲改变人的行为,先改变人的思想。这本书,在1918年完成了,并在1919年的五月出版了。

第三本书《实业计划》,在1919年2月完稿,这是一部描述中国未来的蓝图,1919年6月,发表在《远东时报》。后来,此书改了一次名,叫《建国方略之二:物质建设》,1921年出版社发行时,继续用原名《实业计划》。

三本书作为合集,于1924年正式出版,叫《建国方略》。

(2)、《建国方略》的主要内容


我们不谈制度建设,也不谈所谓的思想建设,我们谈一谈中山先生《建国方略》中最主要的部分:实业计划。

看了实业计划,你对中山先生的崇拜之情会如滔滔黄河之水,连绵不绝的。

此部分总共有六大计划组成,包括33个小部分,我们挑一些来说说。

①、国家要发展,交通要先行

中山先生认为,交通是关键。

他的计划中,用60年时间,建设16万公里的铁路,将中国的沿海、内地、边疆统统连接起来。

这个挑战很大,民国没有实现,主要还是战乱影响了铁路发展。

因此,中山先生的宏愿,要靠新中国了。新中国建立后,前三十年因为各种原因,国家发展较慢,从1978年后,国家快速发展,铁路也迅速扩张。

截止2021年年底,中国铁路总里程突破了15万公里,基本接近了中山先生的计划。

对于公路,中山先生认为,要遍布全国各地,总里程要达到160万公里。

这个容易实现,到2022年,中国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528万公里了。远超出中山先生当时的期望了。

即使如此,近百年前书籍发行时,还是引起了巨大的质疑。

②、建设三大港口,促进对外贸易

港口的作用在哪里?促进商业贸易往来。

孙中山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,要建设或改良三大港口:一是北方大港,地方主要是在渤海,这就是现在的”天津港“;二是上海东方大港,如今就是上海的洋山深水港;三是建设南方大港,如今就是广州港。

孙中山先生当年就已经看清了三个经济圈:环渤海经济圈、长三角经济圈、珠三角经济圈。

这眼光确实深远,放到如今都不过时。

厉害了!

③、中国的中部、北方大规模植树造林

多种树木,可以改善空气,可以防风固沙,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。

北方因为缺水容易干旱,导致森林相对少一些,孙中山希望长期植树造林,改善生态。

这思路值得肯定,身处动荡的局势,却还在惦念生态问题。

这是高人!

④、移民中国中北部、西北、东北

孙中山认为南方、中原等地区人口稠密,北方地广人稀,这对地区均衡发展不利,要进行一个迁移计划,将稠密地区的人口,往东北、蒙古、新疆、西藏、青海迁移。

随着人口的移民,达到人口的均衡,进而影响发展的均衡。

这是具有战略思维的,无须质疑。

⑤、要注重矿业的发展,也要注意农业水利

一个清末民初的人,能看到矿业的巨大作用,能看到农业中关键点水利问题,这眼光绝对是走过了太多地方,看了太多书籍,进行了多次思考,才能得出来的。

国父的眼光,少有人及。

⑥、三峡应该建设大坝

不要惊讶,不要奇怪,孙中山提出了这个设想,并声明有两大功能,一是可以让船逆流而行,二是可以发电。

1924年8月17日,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演讲时,孙中山也提到了“建设三峡大坝进行发电”这个问题。

如今“三峡大坝”的事实说明,孙中山先生并不是信口开河,而是很有远见和预见性。

整个《建国方略》内容远不止这么些,我们挑了一些主要的来阐述一二。

3、连战在2005年参观大陆后,感慨万千


2005年,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访问,参观了很多地方,感触颇深。

在参观上海洋山深水港时,对身边陪同的中国官员激动地说道:“没想到中山先生90年前写的这个实业计划中的理想,今天由各位变成现实了。对此我非常钦佩。”

仔细算起来,从孙中山写完到2005年,是86年。

今天的我们,一一对照中山先生写的《建国方略》中的实业计划,发现,大多都已经实现了,不得不让人对中山先生的远见卓识竖个大拇指!

什么是能人?在某一个领域,可以如鱼得水。

什么是伟人?能够力挽狂澜,能够看到很多年后的事情,能够让大家信服地追随。


孙中山1925年三月去世,年59岁。比起如今动辄八九十岁的寿命,59岁算得上英年早逝!如果,他活得久一些,中国或许就会少一些内战,多一些合作。

如今,看了他的相关《建国方略》的内容,让人对他的敬佩更是增加了几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