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不韦为什么要费劲巴力的写这本书呢?这其实是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。先秦风气,名士所养门客人数越众越说明名士声誉高。吕不韦认为,自己身为强秦相国,但在名望方面还达不到当时比较出名的名士,像春申君和平原君那样的。
因此他也开始招贤纳士,对前来跟随的门客礼遇有加,给予厚待。当时各国名士又常以所养宾客能著书立说为荣,所以吕不韦也命门客编纂其所知见闻,后以他的名义发表,这就是《吕氏春秋》。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。
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传奇的人,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第一流的。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,成就了自己一生终生的荣华富贵。
吕不韦不仅谋得深、算得远,而且谋得全,算得广。当年公子异人还是一个落魄的王室公子时,他就看出公子异人奇货可居,是一个能够成大事的人,将来绝对能大捞一笔,于是他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异人听他指挥。
为了能够将这“奇货”完美的推销出去,他煞费苦心,他不仅要安排好接人,而且要安排好放人。他算计华阳夫人的需要,让华阳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异人奔走,迫使秦国开始向赵国要人,让异人这个质子有了离开的借口。
接着他又游说赵王,许以利益说动赵王送回异人。为了更完美的施行计划,他在异人身上也下了不少工夫,使秦王最终立异人为太子。如果要说服对方,首先必须要将自己置换成对方的处境。了解了对方的需求,才能投其所好、对症下药、以为我用。
《吕氏春秋》分为十二纪、八览、六论。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,文章内容按照春生、夏长、秋杀、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,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,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。
八览以人为中心,基本上属于察览人情之作,围绕人的价值观念、人际关系、个人修养展开。六论以人的行为以及事理为主题,包含了人的行为尺度、处事准则、情境条件以及地利等方面。
下面是我精读全文后摘录的一些个人觉得受益匪浅的句子,主要包含《吕氏春秋》里的经典名句及简短释义,希望能提供给还没有机会阅读原文的读者一个比较浅显的认识。
1、人不爱昆山之玉,江、汉之珠,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,有之利故也。—《吕氏春秋》
释义:人们不爱惜昆山的玉石,江、汉两河的明珠,却爱惜自己的一颗劣质玉石和一颗不圆的小珠子,是因为对自己有好处。
2、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鱼;焚薮而田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兽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孝行览》
释义:把池水抽干去捕鱼,哪能捉不到呢,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;把森林烧光了去狩猎,哪能打不到呢,只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。指做事不可只图眼前利益, 应有长远打算。
3、天下大乱,无有安国;一国尽乱,无有安家;一家尽乱,无有安身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士容论》
释义:整个天下大乱,就没有安定的国家;整个国家都乱了,就没有安定的家庭;整个家庭都乱了,就没有安定的个人。
4、石可破也,而不可夺坚;丹可磨也,而不可夺赤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季冬纪》
释义:石头再怎么破碎,依然是坚硬的;丹砂无论怎么磨损,依旧是红色的。
5、君子反道以修德;正德以出乐;和乐以成顺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季夏纪》
释义:君子以道为根本,进行品德修养,端正品德链而创作音乐,音乐和谐而后通达理义。
6、天下无粹白之狐,而有粹白之裘,取之众白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孟夏纪》
释义: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,却有纯白的狐裘,这是从许多白狐狸的皮中取来制成的。
7、人之情,恶异于己者,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。—《吕氏春秋·纪·孟夏纪》
释义:人之常情是讨厌与自己心意不同的人,这是师徒之间留下怨愤的主要原因。
8、人之情,爱同于己者,誉同于己者,助同于己者,学业之章明也,道术之大行也,从此生矣。
释义:人之常情,喜欢与自己相同的人,称颂与自己相同的人,帮助与自己相同的人,学业的彰明,道术的弘扬,就这样产生了。
9、由是观之,吾未知亡国之主不可以为贤主也,其所生长者不可耳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孟夏纪》
释义:这样看来,我不相信亡国的君主没有可能成为贤德的君王,只不过他们生长的环境不允许罢了。
10、人之情:欲寿而恶天,欲安而恶危,欲荣而恶辱,欲逸而恶劳。四欲得,四恶除,则心适矣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仲夏纪》
释义:人的本性是,想要长寿而憎恶夭折,想要安乐而憎恶危险,想要荣誉而憎恶耻辱,想要安逸而憎恶辛劳。四种欲望都能够实现,四种憎恶都能够被排除,那么心情就能适当了。
11、夫音亦有适:太巨则志荡,太小则志嫌,太清则志危,太浊则志下。故太巨、太小、太清、太浊,皆非适也。乐无太,平和者是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仲夏纪》
释义:音乐也有适中的问题。声音太高就容易让人意志飘荡,声音太小,人的心志就会得不到满足,声音太清就会让人心志高扬,声音太低浊就会让人意志消沉。因此音乐太高,太低,太清,太低浊都不合宜。音乐不可以听的过度,平正和谐才是最好的。
12、凡音乐,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仲夏纪》
释义:大多音乐都是和政治相通,并发挥着移风易俗的作用,风俗的形成就是音乐潜移默化的结果。
13、凡音者,产乎人心者也。感于心则荡乎音,音成于外而化乎内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季夏纪》
释义:大凡音乐,均产自人的内心中。心中有了感悟,就会从音乐中表现出来,音乐表现于外而化育于内。
14、土弊则草木不长,水烦则鱼鳖不大,世浊则礼烦而乐淫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季夏纪》
释义:土质恶劣草木就无法生长,水流浑浊鱼鳖就无法长大,社会混乱,礼仪就会败乱,音乐就会淫邪。
15、故怒笞不可偃于家,刑罚不可偃于国,让诛伐不可偃于天下,有巧有拙而已矣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孟秋纪》
释义:因此,家中责打不能够废除,国中刑法不能够废除,天下征伐不能够废除,只不过在使用方面,有的高明、有的笨拙而已。
16、夫兵不可偃也,譬之若水火然,善用之则为福,不能用之则为祸;若用药者然,得良药则活人,得恶药则杀人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孟秋纪》
释义:战争是不能够废止的,战争就如同水和火一般,善于利用它,就能够造福于人,不善利用它就会带来灾难;战争还像给人用药治病一样,用良药就可以将人救活,但是用毒药就会将人杀死。
17、子罕非无宝也,所宝者异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孟冬纪》
释义:子罕并非没有宝物,只是他看成宝物的东西和别人的不同啊!
18、其知弥精,其所取弥精;其知弥粗,其所取弥粗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孟冬纪》
释义:他们的智慧越精深,所选择的东西就越珍贵;他们的智慧越低下,所选择的东西就越粗陋。
19、故审知今则可知古,知古则可知后,古今前后一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仲冬纪》
释义:因此,清楚地了解今天,就能够知晓古代,知晓古代就能够知晓将来,古今前后是一脉相承的。
20、是师旷欲善调钟,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仲冬纪》
释义:由此看来,师旷想要让钟声更加和谐,是想到了后代有精通音律的人啊!
21、夫悖者之患,固以不悖为悖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纪·仲冬纪》
释义:一般行事荒缪的人的弊病,一定是将不荒缪当成荒缪。
22、东面望者不见西面墙,南乡视者不睹北方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有始览》
释义:面朝东望的人,看不到西边的墙,朝南面看的人,看不到北方。
23、其邻之子非变也,己则变矣。变也者无他,有所尤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有始览》
释义:他邻居的孩子没有改变,只是他自己改变了,之所以如此,是由于原来受到了一定的局限。
24、故知美之恶,知恶之美,然后能知美恶矣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有始览》
释义:因此明白了漂亮能被看成丑陋,丑陋能被看成漂亮,然后就可以明白什么是漂亮,什么是丑陋了。
25、唯不藏也,可以守至藏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慎大览》
释义:只有不曾私藏,才能保持最高尚的品质。
26、此非贵虏也,贵其言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慎大览》
释义:这并非觉得俘虏尊贵,而是觉得他的言论非常可贵。
27、夫忧所以为昌也,而喜所以为亡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慎大览》
释义:忧虑是昌盛的基石,喜悦是灭亡的起点。
28、善持胜者,以术强弱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慎大览》
释义:善于保持胜利的人,可以有办法将弱小变强大。
29、谗慝胜良,命曰戮;贤者出走,命曰崩;百姓不敢诽怨,命曰刑胜。其乱至矣,不可以驾矣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慎大览》
释义:邪恶的人战胜了忠良的人,那叫暴乱;贤德的人出逃,那叫崩溃;老百姓不敢说怨恨的话,那叫刑法太苛刻。它的混乱已经到了极点了,已经没有办法复原了。
30、故审堂下之阴,而知日月之行,阴阳之变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有始览》
释义:因此,观察堂屋下面的阴影,就能知道日月运行的情况,阴阳变化的情况。
31、见瓶水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,鱼鳖之藏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有始览》
释义:他看到瓶里的水结了冰,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,鱼鳖已经潜藏了。
32、尝一脬肉,而知一镬之味,一鼎之调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有始览》
释义:尝一块肉,就能够知晓一锅肉的味道,就能够知晓一鼎肉味道调和的情况。
33、春之德风,风不信,其华不盛,华不盛,则果实不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离俗览》
释义:春天的旺气是风,风不按时刮,花就不能盛开,花不盛开,则果实就不生长。
33、昨日之事,子为制;今日之事,我为制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先识览》
释义:昨天宴享的事由你负责,今天驾车的事该由我负责了。
34、夫请以为薪与弗请,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先识览》
释义:索取那颗梧桐树把它当柴烧,或是不索取,这些都无法作为怀疑梧桐树好还是不好的根据。
35、故至言去言,至为无为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审应览》
释义:所以,最高境界的言语是丢掉言语,最高境界的作为是无所作为。
36、故言不足以断小事,唯知言之谓者可为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审应览》
释义:所以单凭言辞不足以决断事情,只有懂的言辞所表达的内在含义才能够决断事情。
37、惑者之患,不自以为惑,故惑惑之中有晓焉,冥冥之中有昭焉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审应览》
释义:糊涂人真正的祸患,是自己并不感到迷惑。所以迷惑之中有真理,昏暗之中有光明。
38、故辩而不当理则伪,知而不当理则诈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审应览》
释义:所以善辩却不符合事理就是奸巧,聪明却不符合事理就是狡诈。
39、人之老也,形益衰而智益盛。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先识览》
释义:人到了老年的时候,身体越来越衰弱,但智慧越来越旺盛。
40、故君子责人则以人,自责则以义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离俗览》
释义:所以君子按一般标准要求别人,按义的标准要求自己。
41、譬之若金之与木,金虽柔,犹坚于木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离俗览》
释义:就如同金和木一样,黄金虽软,但还是比木头硬。
42、且人固难全,权而用其长者,当举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离俗览》
释义:况且,人原本就难以十全十美,衡量后用其所长,是举荐人才的恰当方法。
43、故忠臣之谏者,亦从入之,不可不慎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览·离俗览》
释义:所以敢于劝谏的忠臣,也应顺势劝谏,这一点不可不慎重对待。
44、夫孪子之相似者,其母常识之,知之审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慎行论》
释义:双胞胎长得很像,但他们的母亲总能够辨认,就是因为母亲对他们了解得很清楚。
45、数传而白为黑,黑为白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慎行论》
释义:多次相传,白的就变成黑的,黑的成了白的。
48、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,则得之矣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慎行论》
释义:就是要顺着自然和人事的情理来考察听到的传闻,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。
49、凡智之贵也,贵知化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贵直论》
释义:凡智慧的可贵,可贵在能体察事物的变化上。
50、故乱国之主,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为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贵直论》
释义:所以祸国之君,其弊病就在于用的弓实有三石而自以为用九石啊!
51、骥一日千里,车轻也;以重载则不能数里,任重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不苟论》
释义:良駒日行千里,是因为车子轻;拉着重物一天走不了几里,是因为负担过重。
52、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,盈则必亏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不苟论》
释义:太完美了就会转向缺损,太极端了就会转向反面,太圆满了就会转向亏失。
53、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,故择务,当而处之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不苟论》
释义:先王知道事物不能两方面同时壮大,所以对于事物要加以选择,合适的才去做。
54、矢之速也,而不过二里,止也;步之迟也,而百舍,不止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不苟论》
释义:箭的速度很快,射程不超过两里地,因为它飞一段距离就停下来了。步行速度很慢,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,因为脚步不停止。
55、物固有可以为小,不可以为大,可以为半,不可以为全者也。— 出自《吕氏春秋·论·似顺论》
释义:有的事物本来就只能在小处起作用而不能在大处起作用,只能对局部起作用而不能对全局起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