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常识
首页 > 常识 >

诬告陷害罪立案标准是什么(刑法中的诬告陷害罪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08 08:09:54    

1、定义: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,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,从重处罚。不是有意诬陷,而是错告,或者检举失实的,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。

2、行为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人

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,从重处罚。本罪是不真正身份犯,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量刑身份。

3、行为对象是“他人”

(1)“他人”必须是存在的并且特定的。

(2)“他人”只包括自然人,不包括单位。但是,诬告单位足以让司法机关怀疑确认某个自然人,成立本罪。

4、实行行为

(1)捏造事实,只是预备行为。实施诬告,才是实行行为,也即向公安、司法机关或有关国家机关告发。本罪的着手标准:向司法机关实施告发行为。例如,甲写好诬告信,内容是狗蛋强奸了小芳。甲还没告发却把信弄丢了。乙捡到该信,明知内容是假的,却向公安机关告发。甲构成诬告陷害罪的犯罪预备。乙没有捏造事实这一环节,但有诬告陷害罪的实行行为。

(2)诬告内容:虚假的犯罪事实

第一,甲有A罪事实,乙因为误解而告发有B罪事实,不是诬告。例如,甲有强制猥亵妇女行为,乙以为是强奸而告发强奸,不是诬告。

第二,甲有轻罪事实,乙告发,公安机关不立案,乙为了促使立案,告发甲犯了同性质的重罪,因为没有诬告陷害甲的故意,不构成诬告陷害罪。例如,乙告发甲犯了盗窃罪,公安不立案,乙便告发甲犯了抢劫罪。乙不构成诬告陷害罪。

第三,甲的犯罪事实存在,乙告发时,在犯罪情节上有程度差异,不是诬告。例如,乙告发甲贪污了100万元,经查,甲贪污了10万元。乙不属于诬告。

5、主观是故意,要求有诬告目的。不是有意诬陷,而是错告,或者检举失实的,不成立犯罪。

6、被害人承诺

(1)诬告自己犯罪,不成立犯罪。但是为了给犯罪分子脱罪而诬告自己,构成包庇罪。

(2)同意他人诬告自己,他人不成立本罪。教唆他人诬告自己,教唆者和诬告者都不成立本罪。例如,甲为官清廉但不被提拔,心生一计,教唆乙诬告自己贪污,乙便诬告,监察机关调查发现甲很清廉,便建议组织部重用。甲乙都不构成本罪。

7、既遂标准:司法机关收到诬告材料,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调查活动。注意:不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启动调查程序,更不要求实际追究了被害人的刑事责任。因为本罪的保护法益是他人的人身权,当公安司法机关准备启动调查程序时,他人的名誉已经收到了侵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