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鐤边抆”大概是福州地区最有文化的小吃了吧,“鐤”字是福州方言俗字,远古以鐤为釜,后由“锅”字取代,但福州话仍以古音延用。“抆”字,《辞海》解释为“擦拭”,表达沿锅边“抆”一圈米浆的动作。如今,“鐤边抆 ”译成普通话称“锅边”、“锅边糊”。
福州立夏日有“尝新馈送”的风俗,因为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,家家户户浸米磨浆做“鐤边抆”,煮好后分送邻里亲朋共品尝。这一天煮“鐤边抆”,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,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尝。像涮鼎边糊一样,“一抆(涮)就熟”,借以联络感情。
锅边糊是怎么做成的呢,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传统福州农家的制作过程吧。
①大米浸泡一晚,磨成米浆备用。
②五花肉切成细丝,芹菜蒜切段备用
③新鲜无沙黄蚬子洗净,锅中下入姜片一起烧至沸腾,下入洗好的黄蚬子直至开壳,剥壳分离出蚬子肉和汤一起盛出备用
④一口大铁锅,需要有明火的灶炉,起锅开大火,底火要烧至锅沿整圈,先倒入适量食用油,放入芹菜蒜略煸,再下肉丝煸香,最后加入蚬子汤
⑤汤水烧热到70度左右,先在铁锅上方沿圈抹些花生油,然后装一碗米浆沿锅边一抆,盖上锅盖,让汤汽去蒸米浆,揭盖用锅铲以极快速度将烙、蒸熟的米浆,沿锅边铲入锅内汤中,变成了卷的薄薄的米浆片,连续数次,下入盐、虾油、味精即成。
盛在瓷碗里,热气腾腾的汤里,碧绿的菜叶下若隐若现漂浮着白白的米浆片,顾不得冷切就忍不住端在面前,香气扑鼻,舀一勺入口,汤鲜味美,回味绵长!怪不得1961年朱德到福州品尝“鐤边抆”后说:这么简单的原料,这么简单的制作,这么简化的食法,却有这么引人的魅力,真叫人尝后难以忘怀。
福州人对锅边糊有着深厚的情感,它不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。如果你有机会来到福州,一定要品尝一下这道鲜美的传统小吃,感受一下福州“一抆(涮)就熟”的热情和美食文化吧!